请输入要找答案的题目关键词:

全部考试试题列表

“新感觉派”的作家主要有()等。
几乎每部作品集都得到周作人赞赏的作家主要有()等。
“东北作家群”是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陆续流亡到关内的萧红、萧军、白朗()等。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指()。
沙汀最具特色也最有1代表性的作品是一系列表现四川农村的“揭露小说”,主要有()等。
左翼文学的后起之秀主要有()等。
被国民党政府杀害的“左联五烈士”是指李伟森、胡也频和()。
与蒋光慈作品风格相近的革命小说主要有()等。
“革命小说”作家群,其主要作家有()等。
“无产阶级文学”倡导运动中的所谓“两个社团”和“三个刊物”,是指太阳社、创造社和()等。
1912年出版的《玉梨魂》曾风靡一时,是鸳鸯蝴蝶派最为畅销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作者是()。
沈从文小说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艾芜的第一部小说集与散文集《漂泊杂记》一起,开拓了现代文学的题材范围。艾芜的第一部小说集是()。
短篇小说《法律外的航线》表现作者在一艘外国商船上的见闻,船上趾高气扬的洋人和贫困国人的鲜明对比,对偷搭轮船的穷人的残酷惩处,以及峡岸上隐约闪现的红军和红旗的景象。其作者是()。
张天翼小说的代表作是描写两代不同特点奴才的()。
《为奴隶的母亲》在同类题材中,比许杰的《赌徒吉顺》和罗淑的《生人妻》都更深刻,也更具影响。其作者是()。
被称为“鬼才”的新感觉派后起之秀是()。
废名的第一部长篇是()。
蒋光慈的第一部小说是以书信体的形式写作的()。
1921年7月,西谛在《评论之评论》第1卷第4期发表《文学与革命》,这是革命文学主张的最初萌芽。西谛即()。
1935年后,回答 在美国、法国创作《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京华烟云》等文学著作。
回答 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1935年分别创办《人间世》、《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的主要人物。
回答 是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同时也是著名的翻译家,是国内第一个莎士比亚研究的权威。
《朝花夕拾》1926年在《莽原》周刊上陆续发表时,总题为《回答 》。
《回答 》和《朝花夕拾》代表了鲁迅的“文艺性散文”的创作实绩,以“独语体”和“闲谈体”两种体式,开创了现代散文的两大创作潮流。
回答 的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记》,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以上海为主要阵地的“论语派”,因林语堂等创办的《回答 》半月刊而得名。
回答 曾经与鲁迅合作撰写14篇杂文,既活用鲁迅的杂文笔法,又凸显了犀利、明快、辛辣的特点。他的杂文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是除鲁迅之外的第一人。
回答 的《笑》(1921)则是最早引起广泛反响的美文。
自五四时期开始,现代白话散文被正式赋予“抒情或写景”的文学意蕴,是“叙事与抒情”的美文,成为与小说、诗歌、回答 并驾齐驱的一种文学体裁。

共有 84296  条记录,当前 1245 / 2810 ,每页  3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