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要找答案的题目关键词:

全部考试试题列表

5.与群众史观不同,唯心史观坚持认为( ).
4.张衡,发明了地球仪和地动仪;祖冲之,首次把圆周率准确推算到小数点后六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这说明人民群众直接参与了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尤其是(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 )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实质是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2.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 )等思想观点。
1.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原本仅够生存的资料有了剩余,剩余产品催生了私有制。从而,( )诞生了,这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级社会。
10.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剧中人,社会的发展变化离不开个人的活动。所以,全部人的活动加个总和就是社会历史( )。
9.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
8.人民群众是指所有为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包含不同的对象( )。
7.唯心史观不仅认为认为少数杰出人物创造了历史,还更加肯定了群众也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
6.阶级斗争的核心是争夺物质利益,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5.在人类社会之初的原始社会并不存在阶级,阶级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这说明阶级是一个经济概念( )。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组相互作用的力,二者相互决定( )。
3.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因素( )。
2.共产主义包含两个阶段,其中,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 )。
1.在封建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劳动工具十分简陋,主要是石锄、石铲、石镰等石制器具( )。
6.毛泽东在( )中,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并对实事求是做出了解释。
5.随着实践和历史的发展,人们对客体价值的判断也会发生改变,这说明价值具有( )。
4.( )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必须坚持的态度。
3.水是流动的、音乐是动听的、天空是蓝色的……,这些认识都是通过感官得到的。所以,这种认识是( )。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可以表现在( )。
1.在实践活动的形式中,( )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12.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
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
10.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是非、善恶、美丑的评价标准,致力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是先进、积极和正确的价值观( )。
9.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正确的( )。
8.真理和谬误是认识中的一对矛盾体,真理不可能转化为谬误( )。
7.真理具有客观性,但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就意味着真理不具有人类认识的主观形式( )。
6.在实践基础上获得的认识,还需要回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
5.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它不依赖于感性认识( )。
4.实践的发展为人类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而这极大地推动了认识的不断发展( )。

共有 84296  条记录,当前 2763 / 2810 ,每页  3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