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要找答案的题目关键词:

全部考试试题列表

13.制定和认可是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制定是指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产生新规范。认可是国家对既存的行为规则予以承认,赋予法律效力。( )
12.全体社会成员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不仅是保证法律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和要求,也是保障个人平安幸福的底线和红线。( )
1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10.法治思维要求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协调关系和解决问题。( )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
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刑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刑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
7.程序法是规定和确认权利和义务以及职权与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 )
6.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虽然未能遵循法治普遍规律,却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治国理政基本方式。( )
4.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 )
3.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渐形成,在宪法统帅下形成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部门。( )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
1. 法与法律完全相同。( )
23、新时代大学生的道德状态和精神风貌与整个社会的道德状态和精神风貌无关。( )
22、一个社会有什么样的荣辱观,也必然有什么样的社会风尚;反过来,一个社会有什么样的社会风尚,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也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荣辱观。( )
21、职业道德的修养和提升方式主要是通过: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职业道德意识,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等途径。( )
20、网络道德约束上网者的不安全和不文明行为。( )
19、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来看待道德。( )
18、中国古代被公认符合“三不朽”标准的是孔子和王阳明。( )
17、“三不朽”是指人如果能做到立德、立功以及立言,就能够名垂丹青,价值不朽。( )
16、中国古代舜帝对父母的孝顺感天动地,被经典的二十四孝列为第一个案例。( )
15、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孝行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根本。( )
14、按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标准,让守规则内化为人的需要。这是守规则的第三重境界。( )
13、“迫于规则的约束力,不得已而遵守” 是守规则的第一重境界。( )
12、在吸取人类优秀道德文明成果的问题上,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道德文明的一切成果。( )
11、不同的道德文明体现了各自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信仰和行为方式,但不同民族或国家之间仍然会面临某些共同的问题,形成一些具有共性的道德认识。( )
10、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对自然界不断变化适应和学会尊重自然的过程。( )
9、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革命前辈们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起来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永远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
8、红军长征中为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需要冒着中毒的危险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先尝。( )
7、中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形成的优秀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道德财富。( )

共有 84296  条记录,当前 2756 / 2810 ,每页  3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