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标签
登录
请输入要找答案的题目关键词:
全部考试试题列表
以下关于问卷设计需要注意问题的描述,错误的是( )。
以下不属于农业推广需求评估分析方法的是( )。
( )是指农业推广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辅助设备对观察对象的行为及所处的环境进行观察记录的一种农业推广需求评估调研方法。
( )是一组选定的访谈对象针对某些特定的题目进行研讨交流的组织形式。
( )是指通过调查和分析,获取农业推广相关信息并探求解决方法的过程。
( )是将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加工,并结合自己的创意形成完整表达某一事物的内容,并且将此内容与特定群体分享和互动的过程。
( )指用一些可视化的手段(例如在大白纸上写字、画图、做表格等)来传递相关信息的沟通形式。
以下关于农业推广人员写作时内容编辑关键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 )就是对会议、专题研讨、焦点问题讨论、辩论等特定的群体沟通环境进行策划、协调、控制、管理,协助参与者加深理解、达成共识的过程。
以下关于演讲注意事项的描述,错误的是( )。
以下不属于良好的倾听行为的是( )。
以下不属于倾听类别的是( )。
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大众传播法应用较多,而在经济状况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主要还是以个别指导法及集体指导为主。
接待来访指推广人员在办公室接受农民的访问,实际上是解答农民提出的具体问题,或向农民提供技术信息、技术资料的过程。
现场培训是指将一组有共同特征的农民组织起来,在学校教室或一个便于集合的地方开展培训活动,最好有挂图等实物向农民展示。
在条件较差的地区,农业推广人员只能利用网络、手机在社区内开展相关信息的传播。
在一般情况下,大众传播只是单向传播。
影响新技术采用的微观因素主要指农户自身的特征、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新技术本身的特点。
不同的农民对同一项创新采用的时间是不同的。
群体采用过程按照采用时间的先后分为3个阶段:少数人开始采用阶段、早期少数群体采用阶段和采用者人数逐渐减少阶段。
当创新的规模达到了最高峰,也就是采用者的数量达到了最多,这时创新的采用率会逐渐下降直到终结。
通常情况下,创新的扩散过程分为3个阶段:突破阶段、自我推动阶段和浪峰减退阶段。
农民自愿行为指农民出于本身的意愿所表现的行为,不是任何具有强迫意义上的行为。
农业推广中的知识管理是在对农业知识和信息系统的分析基础上对客观环境与主观环境交界面的管理。
农业推广人员要想改变农民的自愿行为,就需要分析农民在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需要,注意农民的动机,适时地给予帮助和引导,这样才能促进农业推广工作的稳步推进。
落后农民是指那些对农业推广机构所要推广的项目感兴趣,愿意与农业推广人员配合并率先采用某种新技术的人。
在农业推广工作中,不是所有的农民都是推广对象,推广对象应该根据推广目标及对社区人口的分析结果来确定。
农业推广人员不需要熟悉农业生产中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知识。
农业推广工作中应坚持因地制宜,“一切经过试验”的原则和坚持按科学规律办事的原则。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
1
2
...
41
42
43
44
45
46
47
...
2809
2810
»
共有
84296
条记录,当前
44
/ 2810 ,每页 3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