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标签
登录
请输入要找答案的题目关键词:
全部考试试题列表
学前儿童获得情绪理解能力的关键期是()。
幼儿园材料的提供需要有“梯度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学前儿童的互动需求,这是遵循了( )。
常规教育的常用策略不包括( )。
在转换环节中,教师要给予任务,避免学前儿童( )。
皮亚杰对幼儿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显示,学龄前幼儿主要处于( )。
高结构性材料的使用方法相对固定,低结构性材料或构造材料的使用方法具有开放性,这是遵循了( )。
随机教育的情境化特征增强了教育的( )。
偶发事件中的社会教育是( )。
对于低龄的学前儿童,材料投放的趋同性需要更强一些,这是遵循了( )。
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在事件的处理中,幼儿教师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做出明智的选择,但不能代替他们做出选择。
在幼儿园活动转换环节,教师一定要让学前儿童统一行动。
在偶发事件发生后,幼儿教师应首先关注事件的起因和行为的对错问题。
幼儿园偶发事件中的社会教育是一种 “就事论事”的教育。
相较于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偶发事件中的社会教育指向具体、对应性更强。
幼儿教师和学前儿童不仅通过有声的语言进行交流,还可以通过非言语的方式进行沟通。
如果材料易得、易取,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前儿童产生一些消极行为。
幼儿园在设计动静空间时,不要经常更换设备或调整空间的使用功能。
良好的环境不仅能增加学前儿童之间的互动,还能增进他们之间的合作。
在处理事件时,幼儿教师可以否定学前儿童的行为,却不能否定学前儿童的情绪。
幼儿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应思考的是如何进行个别教育。
材料的数量不足容易导致学前儿童发生争抢行为,所以投放的材料越多越好。
幼儿教师与学前儿童之间气质的拟合度不会影响到师幼活动的质量。
幼儿园在创设室内环境时应尽量运用灯光,以满足学前儿童的活动需要。
空间密度过大或过小不仅会导致安全问题,而且会影响到师幼的互动方式。
空间密度如果太大,可能给学前儿童带来心理压力,使其在活动中发生相互推挤和干扰的行为。
不良的环境不仅会阻碍学前儿童的学习,而且会无形中增加学前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概率。
案例八 在户外活动时,小班的鹏鹏没有控制好皮球,把球打到了旁边3岁的凡凡身上。凡凡觉得自己被打了,马上转过身来。当他看到是鹏鹏在玩球,就向鹏鹏扬起了手。老师在旁边看到后,马上说:“别打!”但来不及了,凡凡的手已经朝鹏鹏推了过去,鹏鹏跌坐在地上。针对案例八中凡凡的行为,以下教育方式中最合适的是( )。
案例八 在户外活动时,小班的鹏鹏没有控制好皮球,把球打到了旁边3岁的凡凡身上。凡凡觉得自己被打了,马上转过身来。当他看到是鹏鹏在玩球,就向鹏鹏扬起了手。老师在旁边看到后,马上说:“别打!”但来不及了,凡凡的手已经朝鹏鹏推了过去,鹏鹏跌坐在地上。案例八中凡凡的行为体现出学前儿童自我行为控制能力的特点是( )。
案例七 晨间活动时,瑶瑶和亮亮在玩积木。亮亮的面前有一大堆的长条积木,瑶瑶走过来,拿走了一根。亮亮立刻不高兴地阻止了瑶瑶,说自己要做一个城堡,但瑶瑶还是要拿走积木,两个人开始争抢起来。瑶瑶联合旁边的女孩儿们一起 说:“你这个小气鬼,我们下次也不给你玩儿,我们要去告诉老师叫大家都不和你好……”亮亮在女孩儿们的语言围攻下气得涨红了脸,不断高声重复说: “这个是我的呀,是我先拿到的呀。”最后,亮亮恼羞成怒,冲上去抢回了积木,两个人又开始争抢起来,旁边的小朋友马上去向老师报告。关于案例七中瑶瑶和亮亮的这种思维,表述不正确的是( )。
«
1
2
...
633
634
635
636
637
638
639
...
2809
2810
»
共有
84296
条记录,当前
636
/ 2810 ,每页 3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