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标签
登录
请输入要找答案的题目关键词:
全部考试试题列表
学前教育即幼儿教育。
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方针的确立必须符合教育目的。
智育就是知识教育,是实施全面教育的认知基础和知识基础。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忽视了受教育者个人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坚持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教育目的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它包括对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教育方针和道路的总要求。
在五育中,智育对应着数学、语文课,体育对应着体育课,美育对应着美术课,它们是一一对应的。
个人全面发展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广泛、充分、统一和自由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
不在课程计划中反映的、不通过正式教学进行的,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作用的课程是( )。
下列属于隐形课程的是( )。
显性课程也被称为( )。
下列属于学校正规学术性课程和计划内课外活动的课程是( )
按照评价的不同功能,可将课程评价分为( )。
按照评价的不同目的,可将课程评价分为( )。
依据学校人才培养的类别划分,学校教育的形式体系可分为( )。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 )的总称。
依据学校人才培养的层次划分,学校教育的形式体系可分为( )。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 )。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使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功能包括( )。
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根本价值的教育目的类型——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
把满足个人需要视为教育根本价值的教育目的类型——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
根据学校教育任务和学生一定年龄阶段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出最基本的原理、知识,组成各种不同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是( )。
为改进现行课程计划所从事的评价活动是( )。
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
一种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和相互整合的课程是( )。
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的课程是( )。
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中的表现,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及发展水平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价方式是( )。
由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是( )。
一般在课程计划实施之后关于其效果的评价是( )。
教育制度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
«
1
2
...
1251
1252
1253
1254
1255
1256
1257
...
2809
2810
»
共有
84296
条记录,当前
1254
/ 2810 ,每页 3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