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标签
登录
请输入要找答案的题目关键词:
全部考试试题列表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通过( )来摄取外界信息是获取第一手资料最直接的方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强调让学前儿童亲身经历科学探究和发现的过程来获得有关的经验与体验,使其在此基础上形成表象水平的( )概念。
大班科学活动《地下的秘密王国》的目标表述为:(1)观看森林冬景图。(2)说说都看到了哪些动物。请问这个目标表述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
夏天雨季,突降暴雨,学前儿童立即被下雨所吸引,雨后地面出现小水洼,蚯蚓钻出来了,树叶挂着露珠.......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暂停了原本准备的课程教学计划,而是与儿童一起观察雨并进行引导教学,这体现了科学教育课程的( )特点.
在《纲要》和《指南》中多处强调“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周围环境”“季节变化和常见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和影响”等,这体现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 )的特点
《纲要》和《指南》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分别暗含在《纲要》的内容与要求 和《指南》的( )部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中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不包括哪一项(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发展水平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分为科学探究和( )两大维度,并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做了进行了进一步分解。
“预测与推断”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方面的目标。
“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属于( )年龄阶段科学探究目标。
“引导学前儿童在操作、探究中发现并理解三脚架稳定的特性”,该活动目标表述是从( )的角度?
“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这是哪个年龄阶段科学探究目标( )
“兴趣、好奇、好问”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方面的目标。
陈鹤琴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了“活教育”的教育思想,并就以此为基础的“五指活动课程”进行实践研究。( )
美国学者乔·米勒认为,科学素养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时代不同,科学素养的内涵也会发生变化,他在“当代情景下”定义了科学素养概念的三个维度。( )
美国在1996年发布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就特别指出,学校,包括从幼儿园到12年级(k-12)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度科学素质”的人。( )
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还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
科学教育就是传授科学知识的教育( )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
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他们进行的科学学习比较浅显,科学探究比较简单,就不能苛求他们像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一样具备应有的态度、品质等价值观。( )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通过感官的观察来摄取外界信息是获取第一手资料最直接的方法。(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要充分发挥儿童自主性,不需要成人的引导、支持和帮助( )
儿童朴素理论认为基于儿童科学概念形成理论的“概念转变”的策略,是围绕“日常概念”与“利学概念”之间的差异展开的。( )
俄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学不仅可以跟随发展,不仅可以和发展齐步并进,而且可以走在发展的前面,推动发展前进,并在发展中引起新的形成物”( )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出现了第一次改革浪潮,又称为“作为学科知识的科学”时期。( )
2012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科学”列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五大领域之一,幼儿园科学教育进入“科学领域”课程阶段。( )
2007年7月8日至12日,在澳大利亚帕斯市召开的有世界50个国家1000多名科学与技术教育工作者参加的“世界科学与技术大会”并发表了《科学与技术教育帕斯宣言》 ( )
1981年,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此纲要规定幼儿园继续采用分科教育模式,设置体育、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六科。( )
( )认为儿童学习科学主要是在已有科学认识基础上,通过自身与客体(环境)的主动的相互作用(通常表现为探究)而实现的,他们通过对周围世界的不断感知、观察乃至动手操作,完成对科学的探索与发现。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科学主要是在( )基础上,通过自身与客体(环境)的主动的相互作用(通常表现为探究)而实现的。
«
1
2
...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0
...
2809
2810
»
共有
84296
条记录,当前
817
/ 2810 ,每页 30 条。